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創業資訊 >> 創業故事 >>
200元錢起家:成功只靠1粒米
人氣:
【字體:大 中 小】
發布時間:2010-06-10 10:51:47
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,只好去做買賣。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。那時,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,競爭非常激烈。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,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。他的米店開辦最晚,規模最小,更談不上知名度了,沒有任何優勢。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,生意冷冷清清,門可羅雀。
剛開始,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,一天下來,人不僅累得夠嗆,效果也不太好。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?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?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。那時候的臺灣,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,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,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。人們在做飯之前,都要淘好幾次米,很不方便。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,習以為常。
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。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,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、砂石之類的雜物揀出來,然后再賣。一時間,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,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,省去了淘米的麻煩。這樣,一傳十,十傳百,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。
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。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。那時候,顧客都是上門買米,自己運送回家。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,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,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。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,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。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,于是主動送米上門。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。當時還沒有 “送貨上門”一說,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。
王永慶送米,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,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。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,他就將舊米倒出來,把米缸擦干凈,再把新米倒進去,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,這樣,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。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,贏得了很多的顧客。
如果給新顧客送米,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,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,幾個大人、幾個小孩,每人飯量如何,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,記在本子上。到時候,不等顧客上門,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。
王永慶精細、務實的服務,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,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。有了知名度后,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。這樣,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,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,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,臨街做鋪面,里間做碾米廠。
就這樣,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。
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,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。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。
86c .net 企 業信 息 網 編 輯
來源:創業網
創業故事
站內搜索 (站內地圖)
推薦文章
- [圖文]賠10萬借腦再干年賺30萬
- [圖文]10元錢創業賺800多萬元
- [圖文]香港娛樂形象圣手劉天蘭訪談視頻...
- [圖文]“破爛王”揀垃圾揀出個連鎖公司...
- [圖文]浙江創業第一人"書生老板&q...
- [圖文]從平民到億萬富豪(1)
- [圖文]讓人心痛的創業經歷
- [圖文]操縱市場的資本玩家末路紀事
- [圖文]溫州青年17歲闖大連創業
- [圖文]以睡地板的心態當老板
- [圖文]對話周梅森(1)
- [圖文]歷盡艱辛成為創業明星
當月熱門文章
- 從小鞋匠到大富豪的傳奇經歷
- 一元錢=一筆國外訂單?
- 年輕夫婦開火車模型專營店年賺30...
- 從溫州小修鞋匠到億萬富翁
- 對話陳嘉良(2)
- 向父母借1000元10年后成億萬富翁...
- 甜蜜創業的夫妻搭檔
- 興趣變實業一個玩出來的生意經
- 網吧——我剛開始創業的痛
- 霍英東傳奇史:百億富豪賣雜貨起...
- 做蛋糕8年從1萬到100萬的歷程
- 創業困惑小女子兩難情感日記(2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