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>> 財富資訊 >> 焦點直擊 >>
私營企業是未來中國的企業領頭羊?
人氣:
【字體:大 中 小】
發布時間:2008-03-07 11:05:24
 企業營收即營業額。而GDP衡量的是增加值,它是一個財富創造的概念。若以此為衡量標準,中國大企業對經濟的貢獻會小得多。該研究并未估算這一差距,盡管它承認這些企業的生產率仍遠遠落后于美國水平。
 但是,該研究仍發人深思,因為它反映了兩種普遍的中國式企業思維。其一,深信企業越大越好;其二,往往下意識地將美國企業視為企業成功的榜樣與基準。
 中國官員經常主張,作為一個正在興起的超級大國,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通用電氣(General Electric)和微軟(Microsoft)。西方大公司明顯得到中國政府官員的贊賞。這種態度并非中國獨有,但北京千方百計將之付諸行動的勁頭著實令人驚訝。
 過去10年間,中國政府關閉了大量效益不佳的國有企業,而幸存的企業引入了現代管理制度和會計方法。國家引導的國有企業重組,整合了鋼鐵、電信和能源等“戰略”行業。各石油企業紛紛效仿西方石油巨擘,爭先恐后地收購海外石油資產。聯想(Lenovo)通過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,試圖成為中國的IBM。
 產業重組有益于企業績效的提高。但總體來看,它讓人聯想到一輛外觀仿照日本或西方過時車型的中國造汽車。透過車身,很快就會發現它并非真材實料。同樣,中國產業新秩序的核心,并不是由市場力量自由發揮造就的,而是官僚構思的結果。
 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(MIT Sloane Management School)的黃亞生教授在一篇即將發表的論文*中提到,中國經濟改革在根本上不同于俄羅斯和中歐等轉型經濟體。俄羅斯和中歐的目標是確立資本主義制度,而中國則是保持社會主義。中國并沒有進行大規模私有化,而是進行選擇性的自由化,在這一過程中,國外投資者比本地企業家更受優待。
 關于國家所有權的確切范圍存在很大爭論。據黃教授估計,只有14%的固定資產歸私人所有,這一水平遠低于最近其它一些估算。但國家對“戰略”行業的控制,無疑表明北京繼續占據中國經濟的“制高點”。
 從中國政府的觀點看,這一地位有幾方面的吸引力。它有利于借助國有企業,來服務于中國執政者所重視的社會目標,特別是穩定就業。在地方政府的鼓動下,一些行業出現了不計后果的過度投資現象,導致行業分割以及產能過剩。而這一地位提供了一個杠桿,迫使過熱行業進行合并,以促進產業合理化。
 這些政策可能已產生一定影響。但它們也在滋生未來的隱憂。中國進行了大量政府指令性合并,但未能整合管理層或減少過剩產能。在這種情況下,2加2的結果往往只有1.5。
 中國政府對巨型企業的偏愛,也是根本錯誤的。它想當然地以為,大公司是成功的,而成功的公司一定會變大。簡單復制它們的外在形式,而不精通其內部運作,更有可能產生通用汽車(General Motors)而非通用電氣。歷史再三表明,政府規劃者鐘愛的制高點,會變成代價高昂的經濟“無底洞”。
 中國未來工業發展最具潛力的發動機,不是國有部門,而是數以百萬計的靈活的私營企業。大量證據表明,它們比規模更大的對手更進取、更高效、更富創新精神。
 但中國的產業政策處處限制私營企業的發展。正式或非正式的官方束縛限制了它們獲得銀行貸款的能力;國有壟斷企業把它們排除在能源供應和電信等成長型市場之外;它們從國家資助的研發項目中幾乎得不到什么好處;而且在地方政府的優待名單上地位很低。
 當然,并非所有私營企業都具備完善的管理。許多企業實行令人擔憂的多元化,進入不相關的行業。一些企業厚顏侵犯知識產權。它們的環保紀錄也頗為差勁。但這些不足不但揭示了它們自身的問題,也反映了中國市場的扭曲及其法律方面的缺陷。
 但與備受寵愛的中國企業精英不同,不受重視、不具備特權的私營企業家經受住了嚴酷的考驗。那些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感到憂慮的外國管理者,無需過于擔心那些聲名貫耳的中國企業。未來中國真正的企業領頭羊,更有可能是如今的無名企業,只要政府能放手讓它們自由發展。
 來源: 21CN論壇
焦點直擊
- · 焦點直擊
- · 商友論道
- · 投資地帶
- · 理財天地
- · 房產風云
- · 經濟生活
- · 財富人生
- · 文摘集粹
- · 休閑驛站
- · 時尚生活
- · 商界名媛
- · 財經名流
- · 女性理財
- · 名人理財
- · 華宅欣賞
- · 炒房風云
- · 汽車文化
- · 財富故事
站內搜索 (站內地圖)
推薦文章
- 2007中國廣告10大趨勢
- 中國中產階層到底缺少什么幸福
- 賣月球土地被判投機倒把
- 麥當勞被評為營養最差快餐
- 荒唐稅收香皂征稅私人游艇免征
- 他有望成為國有上市公司“首富”...
- 2006年私募基金總規模已逾萬億
- 大學生身價等同農民工
- 女性之懶將拉動經濟增長
- 2050年中國最低月薪1300美元?
- 民營快遞直面“賣身”誘惑
- [圖文]韓劇風靡東亞背后的經濟帳...
當月熱門文章
- 中國人開始重拾傳統民俗
- 廣交會:資源性商品"量減價...
- 全球富豪響應倡議承諾捐73億美元...
- 榮智健將投內地房產50億港元
- 博客電影:商業價值三問
- 科龍2005年巨虧36.9億
- 中國CEO選拔:內部推薦指派占九...
- 一個吉祥物:經濟價值達25億
- “過勞死”的十大危險信號
- 誰“偷走了”美國人的飯碗
- 中印平均工資15年內飛躍
- 蓋茨這十天狂賺了多少?